8月18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沪发布《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环境评估讲演》。在这第三方独立评估讲演中,环境署对于上海在处理电子废弃物方面的发展给予很高的评价。过去的十年,上海的垃圾筛选、分类、转移和处置系统已大为改善,尤其是在投入建设电子废弃物处置举措措施方面,体现了具有前瞻性的积极应对立场。
顾卫星工作的地方很像某个高科技企业:宽敞的厂房,奇异的机器,流水线上操纵职员……要不是周围整洁地堆放着废旧耳机、液晶显示屏、饮水机、电脑主机、洗衣机、电冰箱等,很难想像这是处理电子垃圾的地方。
位于浦东金桥开发区的上海新金桥产业废弃物治理有限公司刚刚竣工投产,作为公司的技术副总监,顾卫星已经与电子垃圾打了三年交道。 “大到通讯基站设备、电子游艺机,小到一张手机SIM卡,电子废弃物均匀90%的产出物能够变废为宝。 ”
一台洗衣机将被拆成57个部件
都说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而在新金桥公司,各种资源得以各就其位。“送到我们这里的电子垃圾,首先要进行拆解。”在二楼的拆分车间,顾卫星指着流水线说。
工人戴着防护眼镜和手套,正将眼前的电脑主机、显示屏“大卸八块”。在他们身旁摆了六七个专用筐。拆解下来的外壳、线路、芯片等,被分别放进专用筐中。为了匡助工人规范拆解,顾卫星和同事制订了厚厚的“拆解手册”。在一张图示上记者看到,一台滚筒式洗衣机竟能够被拆解成57个部件。“塑料、铜、铁、铝、不锈钢……不同材质的零部件,经由一定处理后可以再作为原材料使用。无法直接再利用的部门,则将通过自动化设备进一步处理。”他说。这时,一楼车间里的机器就派上了用场。以废电子线路板处理系统为例,经由破碎、分选、吸附等程序,它能够把复杂的电路板分离成金属粉和树脂粉。金属粉中的铜和贵金属能够作为金属冶炼厂原料,树脂粉则能做成五颜六色的地砖等产品。